足球集

一年游背后的深圳足球26年沉与浮
2020-05-02 13:41:36   作者:深圳足球   阅读数:   我要发言(0)   收藏本文

中超第29轮,龙岗大运体育场,深圳佳兆业主场对阵河南建业,在场10403名球迷见证了一场进球大战。

    劲爆体育深圳足球讯:大多数人都和平时的每一个周末一样,或在家中享受着短暂的休息时刻,或在拥挤的街头感受鹏城夜晚的喧嚣。但这个夜晚,对于深圳足球来说是却是难以忘记的一夜。

\
 
    中超第29轮,龙岗大运体育场,深圳佳兆业主场对阵河南建业,在场10403名球迷见证了一场进球大战。
 
    开场不到25分钟,高天意和乔巍的2粒头槌破门,帮助深足取得了梦幻开局。随后建业加大攻势,在第34分钟和第38分钟建业将比分扳平。4分钟后,建业柯钊乌龙送礼,深足再度取得领先。下半场67分钟,建业队韩轩近距离头球破门助建业扳平比分,也为这场进球大战画上了句号。最终,深足3-3战平河南建业,同时也宣告着,时隔7年重回中超的深足提前一轮降级,这一年对他们来说,只是南柯一梦罢了。
 
    仅仅1万的上座人数,不到20%的上座率,似乎在这个城市的2000多万人口里,没有多少人关注着这场决定深足命运的比赛。
 
    也许,这就是深圳足球的现状。
 
    然而,命运似乎又给深足开了一个玩笑。在今年的3月初,成功力压深足保级的天津天海陷入了“零元转让”的风波,由于俱乐部经营受到了重大的经济危机,只能转让才能让俱乐部继续活下去。这也就意味着,深圳佳兆业虽然降级,但有可能会因为天海解散而递补到中超,避免降级。但随着天海的成功转让,深足递补的“美梦”彻底泡汤了。
 
    依稀记得2018年的11月3日,深圳佳兆业5-0战胜浙江毅腾,成功冲超。球队官方发布了庆祝冲超的官方海报:中超,深圳回来了!
 
    在2019赛季,深足在中超有着梦幻开局,一度排名中超前四,接连击败天津天海和河北华夏幸福。但随后却一发不可收拾地崩盘,兜兜转转这一年,深足还是降到了中甲。
 
    这不禁又让人想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北上广深四大一线,为何只有深圳的足球难以在中超立足?
 
    深圳足球,得从1994说起
 
    谈到深圳足球,不得不说到他那辉煌的过往。2004年中超元年夺冠,曾经一大批国脚就出自朱广沪带领的深圳健力宝。郑智、李玮锋、李毅、李雷雷、杨晨等中国球迷耳熟能详的名字,全都来自深圳足球。随后那个赛季,深足还闯进亚冠联赛四强,特别是在受到欠薪的影响下,还能够取得如此佳绩,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中国足坛的一个奇迹了。
 
    海报记录着深足曾经的辉煌
 
    但这其实并不是深圳足球的起点,早在1994年,深圳足球就已经踏入职业化的道路。曾经的足协副主席、南粤足球的奠基者容志行就在1994年负责组建了深圳第一支职业足球队,并且建立了会员制俱乐部,这使得深圳足球很早就跟上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步点,是中国最早一批发展职业足球的城市。
 
    容志行曾“回家”指导深足
 
    当年的深圳,效率就是生命,在国贸大厦以惊人速度在鹏城大地上屹立的时候,这座城市的足球也创造了另一个“深圳速度”:1994年从全国乙级联赛冲入甲B,1995年在甲B夺冠冲上甲A。这就是深圳足球“两年三大步”的神奇模式,广州恒大在2010年中甲夺冠冲上中超的历程,就与深足这个神奇的模式十分类似。直到2004年,深圳足球达到了他的巅峰,中超元年的冠军让那个时候的深圳足球名噪四方。
 
    2004中超最终积分榜,深足夺冠
 
    “归属感”太飘渺,缺乏稳定的足球环境才是问题
 
    然而辉煌却是短暂的,2004年后,深圳足球由盛转衰,因为欠薪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这支球队分崩离析。几乎所有的主力球员全都离队,深足也沦落到保级的地步,一直在中超的中下游徘徊。终于在2011年,当时的深足(深圳红钻)中超积分垫底,降级到中甲。
 
    直到2016年,佳兆业集团正式接手深足并冠名为深圳佳兆业队,深圳足球才又看到了一点曙光。但几经波折,虽然在2018年冲超成功,但仅仅一年就降级的成绩显然让深圳足球的处境有些尴尬。
 
    深圳足球到底怎么了,这是最多人会探讨和好奇的问题。然而,我们总能在这个问题下找到一个最关键的词语——“归属感”。诚然,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一直以来都被冠以了“移民城市”的外号。事实也的确如此,深圳市的人员组成确实是很复杂多元的,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就能够看出,深圳这座城市所代表的精神——开放、包容。
 
    在深圳有着一大批的外来人口,这也就导致了一种观点,这里的人缺乏“归属感”,才是深圳足球起不来的原因。或许这是一个表现,但绝对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拿北上广来举例子,从2019年最新的城市流动人口数据来看,深圳虽然排名第3,但并不是最高的,只有818.11万人,只比北京多,远不及广州和上海的流动人口数量。但广州上海的足球水平我们有目共睹,这并不是所谓外来流动人口多所导致的问题。
 
    深圳面临的问题,北京、上海、广州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谓没有“归属感”的问题,放在任何一个一线城市其实都会遇到,但北上广他们却能够发展起较为不错的足球水平,为何深圳就不行了呢?
 
    深足这些年的起起伏伏,正是印证了一个观点,深圳缺乏的是稳定的足球环境,而不是那飘渺的“归属感”。如果说北京、上海、广州足球能够印上自己城市的烙印,那么深圳足球其实也一样,比起归属感,深圳足球的长期波动,缺乏持续稳定的发展才是问题所在。
 
    1.根基浅,步子大的后遗症
 
    深圳足球在1994年踏上职业化的道路,1994年、1995年两年时间冲上甲A,不得不感慨深足发展的速度。然而这个“两年三大步”的神奇模式,我们看出来了深足的步子迈得够大,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根基扎得不够深,完全没有任何候补力量的补充。这也就是导致深足无法持续闪光的重要原因,一旦核心球员离队,没有新鲜血液能够及时给球队续命,深足就陨落的非常迅速。从冠军到保级,再到降级,深足只在中超待了7年。
 
    同时,深圳足球的发展虽然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但是足球的根子并没有在深圳这座城市散开,受限于城市的历史,年轻的深圳在发展起足球有着天然的劣势,足球人口对比广州这样的老城来说严重不足,也就导致了业余向职业晋升的球员少之又少。校园足球的概念也还没有提出,候补力量的缺失,使得深圳足球就像一栋高楼大厦,但却是缺乏地基的高楼大厦,随时可能坍塌。
 
    2.城市发展留给足球的生存空间不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受限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及资源配置的平衡,深圳足球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深圳人多地少不是秘密,深圳市总面积1997.47平方公里,而对比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广州市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深圳市和他们的差距是巨大的,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发展足球是十分困难的。中心城区的球场现状更是惨不忍睹,足球场的陆续关闭,似乎也给了深圳足球一个致命的打击。许多市民也许不会忘记曾经位于红荔西路与新洲路这两条主干道交会处的深圳展鹏莲花山足球场。这个曾存在长达12年的莲花山足球场被正式关停,当时引起了深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足球场被关后,深圳球友纷纷献上自己的球衣纪念
 
    在城市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深圳足球如何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这或许会成为一个永恒的矛盾。
 
    3.赞助商的不断更换
 
    赞助商的不断改变,也是深圳足球发展不稳定的最主要表现之一。从深圳平安开始,再到健力宝、金威啤酒、上清饮,再到深圳红钻,深足的赞助商不断在变化,这种变化正说明了不稳定因素,且大企业较少,每个企业的方向也不一样,使得深圳足球一直也没有太明确的方向去发展。直到现在的深圳佳兆业的接手,深足才开始有了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足球发展方向。佳兆业虽然是深圳地产起家,但业务已经涵盖足球俱乐部、旅游产业、国际教育、健康医疗等超20个产业和细分领域,有一个靠谱的企业能够让深圳足球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往更科学、更系统的路子上走。这与当年恒大集团发展足球相类似,都是可以借鉴并且已经是经过实践的认可的模式。在有稳定赞助商的基础上,深足才有了能够重回巅峰的条件。
 
    佳兆业的商业蓝图
 
    4.有钱不会用的尴尬
 
    但佳兆业的入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虽然一方面深足全力投入引进了不少名帅和外援,也提升球队场地的训练质量,并开始与一些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开展合作,这也让深足很快冲超成功,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佳兆业确实不差钱。但一年的时间又重新降级,充分说明了现这些事情还不足以让一支球队在中超立足。内部各方面的管理,包括引援、用人等结构的不合理,让深足陷入了有钱不会用的尴尬的境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深足将球队的主场放在了远离市中心的龙岗大运体育场,许多想要看球却因为路途遥远错过的球迷不在少数。久而久之,足球的氛围也没有能在深圳中心范围内形成辐射,这样的选择也体现了深足俱乐部规划安排上不够成熟的一面。
 
    “这里不是我的家乡,但这里有我的主场”:深足发展新方向的探讨
 
    1.不可忽视的“深二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也在不断地成长。而这40多年来,一个新的群体逐渐走向社会,他们在深圳出生或者从小在深圳长大,但祖籍并不在深圳,有一个每年过年要回去的地方,甚至还会讲些当地的方言,这个的群体就是深二代。虽然祖籍不在深圳,但他们对于深圳的感情或许更深,也许这类人群正是深圳足球发展的突破口。
 
    如果说早年来到深圳打拼奋斗的人,他们所谓的归属感也许并不在深圳,而在家乡。那么他们的子女,也许才是真正对深圳有归属感的人,也就是深二代。
 
    深圳晚报的体育记者黎晓斌曾经回忆过他与深圳足球的过往。“1996年,深足客场对天津泰达,电视没有直播,我捧着个收音机听着89.8的直播,那场球实在太激烈,我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过了比较长一段时间,我忽然发现,漆黑的小路上,我周围竟然站了10多个伸长脖子竖起耳朵的同学。”
 
    这也许就是陪伴着深圳足球长大的深二代们,最真实的写照。
 
    而这类人群,应该成为深圳足球新一代的球迷力量,从而去扩充属于深圳自己的球迷文化。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也很适合目前深圳足球与深圳人的现状:“这里不是我的家乡,但这里有我的主场”。虽然归属感不能决定深足的根本,但球迷文化的发展,无疑是让深圳足球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所在。如果深圳球市能够热起来,这批“深二代”绝对能够成为深圳足球发展的主力军和坚实力量。
 
    2.校园足球:根基得扎实,留住好苗子是关键
 
    虽说深足现在成绩不太理想,但有一个好的方面,深圳校园足球的发展却是走在前列的。这与深圳职业足球的建队伊始的思路不一样,虽说在2004年深足达到了巅峰,但是校园足球、基层足球参与的的匮乏,成为了深足倒下的重要原因。如今,深圳能够重视校园足球,这条路子确实是走对了。2019年11月份,JFC青锦赛总决赛在深圳龙岗打响,国内八大赛区11支高(院)校优胜队与5支国际名校球队展共同对决,充分体现了深圳在校园足球方面的领先程度。
 
    另外,深圳的许多学校,包括深圳实验学校、深圳翠园中学、深圳中学等学校校队都有机会能与中超各大职业梯队交手。2015年,深圳青少年足球连续收获了4个冠军头衔,全国青少年男足U15锦标赛冠军、全国男子高中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广东省运动会男足金牌以及女足金牌。不得不提的是深圳翠园中学走出的段刘愚,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奥队的绝对核心主力。当年,山东鲁能花费100万元引进他,当时的段刘愚还在读高二,100万元也创下了国内青少年球员身价的新纪录。
 
    虽说校园足球的发展上,深足已经站在全国领先的地位,但这却面临另一个问题,如何将足球人才留在深圳?有一项数据可以看出这个残酷的真相:深圳目前男女子青少年代表队参加全国和全省足球比赛,共获得10个冠军和11个亚军,先后有23人次的深圳学生球员入选U14-U17各级别国家队。这个数据放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流的,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些或许能够成为“小国脚”、也是深足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在国内第一流水平保证的球员们,无一例外地全部离开了深圳,他们或许去了恒大,或许去了鲁能,又或是其他。
 
    诚然,足球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工程,但从目前取得成绩来看,可以说深圳的校园足球已经走在了正轨,但人才的频繁流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的或许时间的沉淀,让深足有底气能够留下这些好苗子。也许在深圳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深圳足球的人才储备也不会重蹈2004年的覆辙。只要根基扎实,上层的高楼才能越建越高。
 
    结语:足球应是这座移民城市最好的精神家园
 
    虽然深足在去年遗憾未能保级成功,但我们也看到了深足方面的大手笔引援。恒大功勋元老郜林、前意甲球星哲马伊利,包括王永珀、裴帅、郑达伦等5人全部加盟深圳佳兆业。如此重磅的引援力度和强度,让我们看到了深足新赛季冲超的希望。
 
    而就在近日,深圳市政府也审定通过了了深圳市文体局出台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了深圳体育产发展总目标: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元;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8%;到2035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体育创新能力、体育综合竞争力世界领先,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体育产业高度发达城市行列,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让深圳足球有了重回巅峰的政策支持。
 
    也许真的有一天,深圳足球能够成为这座移民城市的名片,来来往往的人们内心深处都会给深圳足球留下一席之地,足球应该是这座移民城市最好的精神家园。
 

文章关键词:深圳足球 足球城市 中超中甲

足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