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集

我和我家乡的足球发展史
2017-03-22 14:58:08   作者:yyh   阅读数:   我要发言(0)   收藏本文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和我们足球队的许多人都一起出生在祖国西北这个相对边远、封闭的小县城——陇西。当时这里的城镇人口大约六七万人,分别居住在县城、文峰、西郊和东郊。

\
 
       我们出生的地方是人口最多的县城老城,这里的居民主要以城中村的农业人口、少量手工业者及国家企事业单位及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我们这些足球少年的父母大多也都来自周围的农村或者周边地区,  他们中有农民、工人、干部和教师。

       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乒乓球、排球给这个和他们一样年轻的国家所带来巨大荣耀的时代,因此,足球在他们大多数人眼中是个异类。加上东方人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生活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使得需要身体激烈对抗的足球运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太容易接受的“野蛮”运动项目。

       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将足球归于“不良运动”,将足球场视为“不爱学习的坏娃娃才去荒度青春的不良场所”。他们对待足球的这种态度,却成为我们这些正好处在反叛期的“不良少年”所偏偏要去尝试的最好理由。

       我们初次“遭遇”足球是在1988年,一天正在读初中的我跟几个同学逃课时无意中看到了中央台放映的纪录片《嘿,这才是足球》,那是一部记录了荷兰队在当年夺取欧洲杯冠军的影片。这部电视片对于我们这些连省城都没去过的县城少年来讲,犹如哥伦布眼前的新大陆一般。

       电视屏幕上穿橙色球衣的荷兰队队员如风一样自由地奔跑,地球那头的球迷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狂热地呐喊,闪烁着的屏幕前就是我们这些少年充满惊异和好奇的一双双清纯的眼睛。

       那场景好像贾樟柯的电影片段,到已经时隔近三十年的现在还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我们从来都没见过如此令人着迷的体育运动,荷兰三剑客神一般的英雄形象和高超球技,更是让我们这些生活在丧失了偶像年代的少年,在那一瞬集体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从那时起我们也集体成为荷兰队的球迷。随着90年代初意甲的开始转播,我们这些忠实的追随者,又全部毫无疑义的成为三剑客所在球队——AC米兰队的球迷。

       足球为我们这些生活在边远的一座小县城里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少年,打开了一扇能看见世界的窗户。挤在这扇窗户里往外观望的,还有同时代全中国许许多多个像我们一样的县城少年。

\
 
       1989,这一年在动荡、冲动和疼痛中很快过去。朦胧诗不再流行。席卷全国的足球热潮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电视的普及汹涌地到来了。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的举办,社会上掀起一股全民参与的体育热潮。同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而我们酝酿很久的足球队,在这年也顺理成章地宣告成立了。

       当时陇西足球的重心并不在县城,而是分散在文峰、西郊和东郊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里。

       在文峰有铁路和酒精厂职工所组成的足球队。在东郊和西郊有两个于上世纪60年代备战备荒时期从东北搬迁过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当地人分别称它们为“113厂”与“机修厂”。由于我国足球运动建国后在东北比较普及,所以这些随企业迁过来的东北人,也把这些先进的足球传统带到西北我们这里,在很长时间里,他们的技战术水平一直领先于当地。

       在县城里,在我们成立足球队之前,还有两三支球队。其中最厉害的一支是我们这些人的哥哥们组成的球队飓风队,他们平均大我们三四岁,可是在我们眼里,他们几乎已经是成年人,而且无所不能。何况在他们中间还有大量的打架高手、赌博天才和泡妞专家,这对于我们这些才摆脱母亲要求陪她们上街和刚刚学会偷父亲香烟抽的少年来讲,  他们简直就是传说中江湖上的偶像集群。由于哥哥们的球队叫飓风队,在简单的民主集中后,我们将自己的队名取为“闪电”,意思浅显,叫起来顺口。

       自从我们队成立之后的一两年间,县城里的足球少年们以几何数字增长,足球队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

\
 
       醒狮、飞鹰、海浪、太阳、紫豹……,一支支足球队的旗帜仿佛一夜之后飘满整个县城的天空,旗帜下县城的街头巷尾充满足球少年与那只黑白色的精灵共舞的身影。

       就连我们的弟弟们也早早地成立了自己的球队小飓风。

       县城东西郊以及文峰的足球队因为人口基数的限制,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他们的球队有精英队、机修铆焊车间队、风暴队、机修技校联队、超声波、伯爵队……。县城的足球队和他们的比赛切磋随着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日渐频繁。我们这些县城少年和周边的工人子弟间渐渐用足球代替了过去用拳头对话的交流方式,甚至一些工人子弟还加入到县城的足球队里,并最终和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也许这就是足球的魅力吧。

       在整个九十年代,一到周末下午或者周日,县城的体育场、师范体育场、二中球场及西郊子弟学校球场、东郊足球场,就都变成了足球少年们的天堂。

       尤其是县城的体育场,有时同时有四五支球队在场地里活动。但是大家很少为争夺场地而发生冲突,因为当时大家总是很默契地按照先来后到或者先远后近的原则使用场地。

       我永远记得那时周末下午放学后,一帮足球少年从当年尚未扩建的狭窄东街,骑着自行车成群结队呼啸着飞驰向体育场的情景。

       随着足球人口的增加和足球队伍的壮大,  在广大足球爱好者的集体倡议下,1993年,我们终于盼来了陇西县第一届足球赛的举行。

       为了这届比赛,县城的体育场第一次安装了正式的球门。这一对沿用至今的球门,其中一个由当时体育部门出资,另一个由当时飓风队的门将贾涛联系陇西铝厂赞助。这对球门的出现终于结束了我们以往以书包或者自行车当做球门的时代。

       最终,有八支球队报名参加了这届比赛。他们分别是来自东郊的机修厂铆焊队、超声波队;来自文峰铁路的职工队;来自西郊113厂的精英队、伯爵队。县城有三支足球队参加,分别是哥哥们的飓风队、由师范教职工为主的醒狮队和我们足球队闪电队。这届比赛采取了队队见面的积分赛制,经过一周鏖战,综合实力最强的精英队毫无争议地夺冠。本该获得亚军的哥哥队,却因为机修铆焊队最后一场大比分故意放水而最终以净胜球数输给铁路队屈居季军。

\
 
       由于这是陇西第一次举办正式比赛,因此不论是在比赛组织严密性还是参赛运动员个人素质、裁判员仲裁尺度把握以及球迷理性参与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本来是在业余球赛中出现的“非正常” 的“正常”问题,却成了令主办者头疼且不愿面对和担当的棘手难题。因此,在这届比赛之后,他们放弃了来年再办比赛的想法,陇西足球这个出生在街头长大的野孩子在简短的一次正式登台后又重新回到街头,继续野生状态下的成长。

       这届比赛虽然是一次在仓促、简陋、原始状态下进行的最业余、最底层的比赛,却给陇西足球最基本力量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陇西足球在未来几年内走向暂时的辉煌播下火种。

       接下来是陇西足球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激流汹涌发展的四年。在这四年中,陇西许多球队逐渐走向成熟,球员个人技战术水平也日益提高,球迷队伍在青少年人群中迅速蔓延,整个足球运动朝着正规化、理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健康发展。

       1998年第十六届世界杯在法国举行,那届比赛进入决赛阶段的队伍数首次扩大到32支,亚洲有3。5个名额,中国队却依旧未能出线。就在沉疴遍体的中国足球挣扎着沿着体制的轨道颤颤巍巍走向新的阶段同时也在不断堕落之时,我们这个小县城的足球也在以自身最快的速度向前奔跑着。

       1998年到2001年,陇西连续举行了四届正式足球比赛,将陇西足球运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推向高潮。至今,当我对外地朋友说起当年陇西足球赛的规模和基本状况,都会引起他们的惊奇。他们不会想到,一个西北地区的边远小县城里居然有那么多热爱足球的人。

       在那四届比赛中。每届几乎都有20支左右的球队报名参赛,其中参赛队伍最多的一届达到23支球队,其中成年组17支,少年组6支。

       也正是在1998年,  陇西足球第一次有了离开陇西进军更高级别比赛的机会,但是由于队内个别球员的个人问题,导致处于巅峰时刻的陇西足球因为赛场之外的原因折戟定西,并为之蒙羞。

       当年,在定西举行全省电信杯定西地区选拔赛,陇西天缘阁酒店经陇西体委授权,以私人企业赞助的形式组织了一支足球队——陇西天缘队,作为陇西代表队赴定西参加比赛。

\
 
       这支球队打破了陇西地方足球和周围大型国企足球队之间的藩篱,在陇西范围内广泛选拔优秀球员,使得球队集中了当时陇西足坛各个年龄阶段状态最佳的足球选手。球队提前半年开始边选人边集训,在赛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作为该队队员之一,我记得赛前球队还包车去兰州同兰石职工队、原兰州医学院校队等省城球队进行了几场热身赛,而且都赢得了比赛。

       等到正式比赛一开始,陇西天缘队就在小组赛中表现异常的突出,明显比同组其他球队技高一筹。就在小组赛还剩最后一场时,无论输赢天缘队已经以第一名身份提前出线。

       就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足球队的一名主力门将和两名主力后卫却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以微小的贿赂拉下水,在小组赛最后一场踢起了“默契”球。比赛结束后,陇西队遂被其他因假球而受水的球队举报,以至于大赛组委会甚至决定取消球队决赛阶段比赛资格。

       在球队组织者斡旋下,  球队向组委会作出检讨和保证,并开除了相关球员,才使得陇西队得以参加下一阶段比赛。但是球队经过了这一风波,队员心理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使得陇西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最终败在了“自己”脚下,无缘参加省城电信杯。

       队友的叛变,对手的嘲讽和失败的耻辱,对于参加过这次比赛的陇西天缘队队员,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不过反过来看, 这些挫折和失败,对于这些正在成长的球员,不啻是足球比赛中的宝贵经验,更是他们将来在做人上需要警醒的重要人生教训。

        回到陇西后,这支陇西近年来出现的最高水平足球队——陇西天缘队随即宣告解散。但是,参加过这支球队的不论是主力还是球队替补队员都成为他们所在球队的核心队员。这支球队所播下的火种,在未来几年的陇西足坛燃起一团熊熊的火焰,一直照耀到今天的陇西足坛。

       2002年,中国足球队破天荒第一次“抽”进了世界杯。中国足球似乎在形式上进入了黄金时期。

       然而,内地里的中国足球,却进入它最黑暗的时期。

       假球、黑哨、暗箱操作……,国内高规格比赛中有的阴暗面,在我们这个小县城的足球比赛中也能窥见一斑。

       2002年,陇西足球比赛停办了。原来县城少年的足球天堂,县体校足球场因为铺上了真草皮而禁止所有足球活动的开展。

       原来陇西街头上随处可见的足球少年的身影也日渐稀少。

       就这样时间大约过了近十年,2011年陇西足球赛又在陇西郡足球队队长李勇和海浪队队长王虎成等人的倡议和组织下,艰难筹办。

       说艰难是因为这次比赛没有取得官方的同意和支持,而由足球爱好者自发组织的纯草根比赛。尽管如此,这次经历了十年沉默的陇西足球第一次集体发声,就引来了不仅陇西本地四支球队,  还有安定、岷县、漳县和渭源队的响应。但是就是这样一次民间足球爱好者发自内心对足球爱的行动,却在比赛前的最后一天,被人“放水”。

       被“放水”的地方就在县体育场,本来干燥的足球场,在比赛前一天被灌满了水。为了比赛能够正常进行,这些民间主办者们,连夜集体发动所有陇西球队队员借来水泵和发电机,对球场积水进行清理。

       经过大半夜的奋战,第二天足球赛得以正常进行。

       那些被抽出绿茵场的积水也随着紧张激烈的比赛而很快的蒸发掉了,但是这次陇西足坛发生的灌水事件将会永远留在每个热爱足球运动的陇西足球人的记忆之中。

\
 
       2012年,陇西新足球联赛举行了第二届比赛。

       2013年,因为县体育场又要铺新草皮,足球联赛再次中断。

       直到今天,每到周末,我都会看在陇西海浪队微信群里看到他们讨论着,是去师范还是去新一中或者附小踢球?哪个操场能混进去的操蛋问题。

       这时我总会想起,曾经经历的陇西足球的点点滴滴。

       不管怎么样,只要生活继续,真正热爱足球的人也会继续下去。你看比如曾经哥哥们的飓风队是一面旗帜,我们在这旗帜下一起度过了紧紧与足球相伴的美好青春时光,而现在海浪队也坚持了20多年,从不曾放弃自己心中对足球的爱。

       如今我们这些人的儿子们,大多也都参加了中小学校响应上级号召而新成立的足球队。望着他们在球场上尚显瘦小的身影,不禁会想,在未来他们与陇西足球又将会有怎样的际遇?



文章关键词:业余足球 草根足球

足球集